制度创新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

作者: 时间:2010-09-18 点击数:

 

 

南方医科大学  吴炳义

解放思想和高等教育是相互相辅相成的,如要思想解放,就需要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达到解放思想的效果。解放思想反过来更能促进我们的教育水平,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拥有更良好的思维模式,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思想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在1993年提出,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项目,设立了如下的设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几所高等学校,使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上,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确立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在某些学科达到世界水平的大学。但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们必须承认,距离当初的设想,我们的高校尚有很大差距,且不说与世界一流大学竞争,香港大学的内地招生就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我们引为自豪的清华、北大霸主之位开始动摇,令我们尴尬不已。

这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还有差距,我们的改革尚有不到位之处,在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中,我们缺失竞争的能力和优势。尽管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如“高校合并、扩招、本科评估”等一些列措施,来改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对大学的管理制度做出明显和重大的调整。

当今世界,大学的根本竞争力不是其规模,名声,资产、或有多少大师级人物,这些因素是表面的,根本的竞争力是管理制度的竞争,什么样的管理,决定了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管理,决定了大学发展的理念、规模;什么样的管理,决定了大学的名声和学术地位。世界范围内优秀人才和创造性成果的竞争,实际是制度文明的竞争。我们必须正视,建设一流大学最为重要的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谈到思想解放时,必须首先要想到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是大学的生命。

目前高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管理构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逐步形成,呈现出以行政权力为主、高度集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高校是政府行政系统的对应延伸机构,政府既是高校的所有者,又是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政府对学校集产权、办学权、管理权于一体,这就形成了政府对高校管得过多、过细、过死。高校对政府过分依赖, 遏止了高校学术自由与决策创新的精神。

高校内部也设置了相似于政府的齐全而庞大的组织机构, 学校等同于行政部门,院、处、科层次明显、院系之间沿袭了行政管理关系,这些管理看似规范有序,实际上上是上令下行的行政指挥,僵化刻板, 职能交叉,运转不灵,缺乏生机与活力,制约学校改革发展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与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大学外部关系、内部组织结构及大学成员行为规范的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政府宏观调控,大学依法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社会和教职人员评估监督。用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大学的理念和目标的实现,是大学发展的基本问题。

 

改革的方向:

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法律化:

在法律上明确大学的地位,规定大学与政府的各自权限职责, 实现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法律化,政府对大学的影响需建立在法律制度许可的层面上。避免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的人治色彩,改变政策随意性带来的决策失误, 增加大学的自助能动性和积极性。

2.改革高校的现行行政管理体系: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其主要特征应当是教师在人才培养活动中拥有的学术权力。学术权力的主体是教授群体,其组织形式为主要由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它对学校有关的重大问题应当拥有决策权和审议权。

大学的行政权力应当从属于学术权力,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其共同点都是学术权力高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的运作必须永远处教授委员会等类似组织的有效监督之下。因此围绕这一原则,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改变目前大学校长自上而下的任命制度:

大学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校长及行政管理机构,校长的产生程序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目前自上而下的任命程序,应当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校长的任命程序,对校长提名和任命进行公开选拔,通过公推公选直推的方式取代由教育部门任命的方式。

目前有报道,2008年昆明市小学校长的任命,已经采取了由公推公选取代教育部门任命的方式,这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大突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应在步伐上面迈大一点,将类似的改革举措,提升到大学层面。

2)明确党委和校长之间的职能划分:

目前高校施行的是党委“统一领导”和校长“全面负责”,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分工细节上不具体,容易产生职能交叉,无法界定是越权和不作为。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界定两者的权限,尽可能做到越细越好。

3)改变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一般有党委会、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校长办公会—副校长—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或学科组等七个层次,管理界面偏多,而且不同层次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往往是校级行政机构承担繁重的日常管理职责,对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大事反而重视不够。职能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运行上的随意性,造成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运行效率低下。改革的重点是要尽可能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将岗位定责后,要放权给权,让拍板的部门负责,让拍板的部门直接针对基层,减少层层审批环节。要针对每一个职能部门,设定其处理具体问题的权限,时间,这方面一定要强调细节,一定要明确各级部门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权限,而不是笼统的概念,我们目前的流程往往规定的得太笼统,没有具体权限范围和时间要求,许多事情一拖再拖,效率低下。基层部门埋怨,上级领导指责责,职能部门自己有苦难言,目前高校教职员工意见最大的,往往是这些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发挥作用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就会大大改善,其管理就走上了正规,就避免了人走政息的弊病。

4)设立教授/教师管理委员会,将决策与执行权分开,

学校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院系领导的任命、教授人选的任命和选聘、学校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及学校财务的审查。所有这些活动的进行必须得到管理委员同意后,校领导层才可付诸实施。也就是说,管理委员会有决策权,但没有执行权,校长有执行权,但无决策权。这让教职员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同时做到了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并使之制度化,促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现。

3.改变高校目前的管理理念

在谈到大学管理理念时,我们必须摒弃对“管理就是服务”思想的片面认识,树立“管理是科学、管理出效益、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要认识到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门职业。好的管理离不开好的管理人才,在国外校长是一种职业,而在中国大学校长是行政任命,归属行政级别,因此取消淡化高校的行政级别,弱化大学的官本位价值也是高校管理理念的一个变革。

4.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发展民办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要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打破垄断,面向社会开放,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使高等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充满活力的事业。同时借鉴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主体是私立大学;在亚洲国家,私立高等教育至少也占有30%~50%或者更高的比例,但我国仍然是公办高等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民办高等教育虽然也发展了十几年,至今仍然步履维艰,规模很小,可以设想,如果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高校的比例达到30%以上,我们的高校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困扰我们高校的许多问题,也许会通过竞争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在这方面,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取消对民办大学的种种限制,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要求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

三、机遇与挑战

纵观世界上一流大学成功的经验,不仅是某一方面的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学校形象,一流办学设施,一流学生生源;这些的基础是必须建立在一流的管理之上。再好的大学办学理念都必须转化为具有治校法规效力的制度,方可对大学之治发生根本作用。因此,大学管理制度创新迫在眉捷。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即使对我们的挑战,也是历史发展的机遇。

广东作为全国最早的改革开放先头兵,在改革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思想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国家领导人的厚望,温家宝总理在20059月到广东考察时,就曾要求“广东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走在前面”,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履新时表示,将做一个广东人认可和信赖的公仆。他又呼吁,广东要继续走在全国的改革开放的前列。

相信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号召与鼓舞下,在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支持下,广东在高校改革方面一定会走在全国的前列,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版权所有:南阳医专质量管理办公室(发展规划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雪枫西路1106号 邮编:473000 电话:(0377) 63526222,6352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