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南阳医专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大展宏图、为国奉献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国家、省、市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历史机遇
(一)前提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校在省高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南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卫生教育工作方针,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职业教育;以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为动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持续推进学校“双高”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金平果排行榜”、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和《广州日报》数据与数字化研究院发布的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我校综合排名一直居于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前茅。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机制。创新开设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仲景学堂”,提升“三全育人”工作实效,获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得到省高工委、省教育厅高度赞许,中国教育报、河南高校资讯网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典型报道。护理系学管党支部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临床系教师党支部被授予首批全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离退休职工第二党支部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2.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发展优势明显
学校的建筑面积增加到58万平方米;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增加到1.54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增加至181.79万册(纸质图书129.19万册,电子图书52.6万册);智慧校园初具规模;我校建造的国内极具特色的人体生命科学馆、艾滋病解剖标本馆、中药标本馆和仲景文化特藏馆进一步上档升级。
学校直属的3所附属医院,正处于高质量快速发展时期,其中,1所是三级甲等医院,1所是三级中医院,1所争创二级甲等医院。另外,还有90多所非直属的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遍及全国各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名师名医荟萃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培育人才、学校发展的原动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结构,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博士硕士学士工勤相匹配、思政医学工学管理相协调、教学临床科研相促进的育人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40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62人,具有“双师证”的41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或省管专家4人,全国仲景国医导师2人,全国优秀中医研修人才6人,省职教专家2人,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6人,省名中医1人,省、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0人,省级高校科技创新人才1人。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
4.教科研服平台多,创新发展空间大
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卫生管理类、康复治疗类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7个专业类别协同发展的医药卫生教育体系,开设1个普通本科专业、24个普通专科专业和4个五年制专业。其中,3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养老服务类试点专业, 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 6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校学生已经突破两万人。学校与菲律宾等4个国家的相关医学院校合作办学,开设7个合作办学项目,近年还招收了海外留学生,在校学生达1800余人。
学校设立18个专门的科研机构,其中,市级以上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二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研究机构8个。建立名医名师工作室3个,有的享誉省内外、乃至日本和韩国等。以我校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创建了中国解剖网站、中国解剖学会专业网站、艾滋病三维断层病理解剖与影像对照数据库、中医微创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中药协会艾草专业委员会。
学校着力开创“双元”育人机制,如护理专业与解放军总医院、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联合,康复治疗专业、健康管理与促进专业与南石医院(三甲)联合,药学专业与上海浩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河南省济源市济世药业有限公司和西施兰公司等企业联合,还成立了“南阳艾产业学院”等等,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育人资源,积极服务社会需求。学校持续打造“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育人模式,已具备眼镜验光员等4个工种15个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特别重视学生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本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著、教材670部,发表学术论文3053篇(核心期刊210篇,SCI、EI收录44篇),获国家、省、市级立项88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项,均已验收结题),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9项。
(二)历史机遇
迈进新时代,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相得益彰,动力强劲。
1.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基础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我们重任在肩。
2.中共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将南阳晋升为省域第二个副中心城市,区域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3.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纳入河南省十四五规划,列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已经成为南阳医专勇担使命、高质高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发展机遇,铭记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与拼搏,立足中原沃土,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奋力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推进高等医药教育传承创新,把造福全人类健康福祉作为价值追求,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实现向本科教育的平稳过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坚持以师生为中心
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强化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人尽其才的一流生态,形成各类人才协同共荣发展体系;以人文关怀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全体师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幸福校园,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3.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学校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可持续的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5.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校内与校外的关系,推进医教研产协调发展,坚持全校一盘棋,更好地发挥学校各方面积极性,实现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相统一。
(三)总体目标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将自身优势与行业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走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之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对照本科设置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更好地服务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到2025年,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校园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整体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综合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三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服务功能明显提升,逐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等医学院校。
三、主要建设任务
(一)聚焦立德树人,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1.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工程
构建“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平台,加强铸魂育人主阵地建设,在弘扬“大医精诚”精神过程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争取建成3~6个省级课程思政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3.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协同制定体育、美育、劳育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体育固本行动。实施美育提升行动。制定劳动教育大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加强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公益和创新创业教育。
4.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与服务
强化学生相关部门工作联动,探索多元多维高质量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构建“一站式”智能化、精准化、移动化、自助化的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完善奖、助、勤、贷、补等机制。
(二)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学校职能部门制订有关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高等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争取实现每个专业门类有3~5个博士任教。
2.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品正为范、学深为师理念,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端正教风,经常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引导教师钻研业务,提高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和职称层次,使“双师型”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培养或引进2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能够在省内外同学科领域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
3.完善考评体系,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完善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对有品德正、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授予荣誉称号,倡导德艺双馨,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能量,增强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缺乏责任心、敷衍塞责、学术不端的教师,启动惩戒机制。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明确高职高专发展目标
在现有7个专业类别、24个专业基础上, 结合区域发展需求,适度增减,逐步优化,做到专业层次定位与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特色突出。到2025年,形成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传统优势专业发展稳定、新增特色专业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
2.彰显办学特色
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争取9~10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5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争取5~7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争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突破。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优化,争取7~8个专业实训基地成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成1~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加强与国内知名医院的联系、合作,坚持以实习促就业,使学生实习基地达到120个,其中三甲医院50个以上。
4.加强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
以省级提质培优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建设,打造出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一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学校办学实力,见实效、有影响、可转化的高水平高质量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验收。同时对标国家双高校建设标准,明确任务,深挖潜力,协同推进,力争在十四五末,顺利进入国家双高校序列,实现学校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5.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牢固树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确保学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逐步用本科院校的办学标准规范各项工作,高质量承担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历史使命。
(四)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资源,遴选一批学科重点建设,争取建成2~3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建设重点学科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2.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构建学科、人才、研发平台链,以科研团队为抓手,以南阳市中医药创新工程为契机,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力争在人文社科、基础医学、张仲景方药研究与数据库建设、中药合成新药、中草药大面积种植、饮片粗加工等方面有更大突破,尤其在中医药科技产业化合作项目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获得多项成果。鼓励支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继续保持核心论文影响力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领先水平。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鼓励医师和教师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组建以教授、博士牵头的科研小组,依托本校的设备、技术,瞄准国家级项目,力争在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立项上有所突破。加强与重点大学、医药企业的科研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加强对艾草和药用菌物的研制开发,建设南阳艾健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助推艾草种植和艾制品生产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南阳“南阳艾”品牌在艾草行业的影响力,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争取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成果3~5个。
4.鼓励开展高端学术交流活动
力争主编教育部、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20部,获得省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被SCI、EI收录30~40篇。《国医论坛》争取进入科技核心期刊的行列。
(五)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根据不同校区的不同功能,塑造不同的人文景观,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做到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整体的和谐统一,培育“博大、厚重、和合”的大学精神,激励全校师生扎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党工作、奋发为民学习、立志报效祖国的饱满热情,实现环境育人。
2.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
围绕“厚德、恒志、精术、济世”校训,精心组织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形象理念的引领作用。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提高学校在德育、体育、艺术教育等评估中的档次。
3.净化校园意识形态
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践行一线规则任务清单。净化并监控校园网络,严守课堂、论坛、讲座、报刊、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坚持落实“一会一报”制度,不断完善舆情研判与处置机制。关注广大师生员工的热点问题,及时解决师生的疑难问题和思想困惑,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
1.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完善境内外导师团队联合培养机制,采取“四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英语教学特色化、精准指导个性化、生涯导航阶段化)”举措,打造长期与短期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育项目,培育“三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双能(专业能力强、语言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性教育新机制。
2.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通过制定人才计划,引进海归和知名专家,助推学校发展。同时,应对年轻教师赴海外培养进行精准布局,通过“自我培养”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支持师生参与中医药重大问题研究,鼓励教师到学术机构任职,主动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3.放眼国际化合作的长远发展
围绕“双高校”建设目标,聚焦医药主干学科发展,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扩大国际合作,发挥支持学科专业发展的效能,促使国际合作成为事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切实提升学校国际声誉。
(七)对接国家需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1.树立主动服务社会意识
加强对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洞察和系统把握,充分挖掘特色优势,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价值、赢得优势、争创一流。
2.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积极参与国家医药卫生发展战略研究,聚焦国家和行业急需,发挥专家团队力量,积极建言献策,实质性参与医药政策制定及决策等相关工作。加强医药教育研究,提供政策和决策咨询。
3.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管理相关制度,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成果转化专家队伍,实现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整体氛围。
以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艾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为南阳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继续做好南阳科技特派员中医中药服务团工作,深入中草药种植基地,现场培训种植农户和技术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4.做强医药继续教育和科普教育
坚持学历教育、在职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拓宽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承担医学培训项目,推进大健康产业高端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医药卫生行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西学中专项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学校知名专家学者在主流媒体以及网络平台上传播健康理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八)重视附属医院建设与发展
学校的三所直属附属医院,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既具有临床医学院的育人功能,包括临床课教学,学生见习、实习教学等,还具有社会医院的服务功能,承担着繁重的救死扶伤任务。对于学校而言,附属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1.扩大建院规模
在条件成熟时,及时扩大建筑面积,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增加床位设置,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一附院争取达到2500张,二附院争取达到1600张,三附院争取达到600张。
2.加强医院的软件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广招具有真才实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争取每年向重点学科配备1~2名博士,10~15名硕士,注重引进临床技能强、诊疗经验丰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充实到相应科室。面对全体职工,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服务教学、服务病人的意识,自觉营造良好的院风和医疗环境,尽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完善服务措施,改进服务流程,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提高病人满意度。一附院建成“中原一流,豫西南领先”的综合医院,二附院建成“区域一流,中原领先”的中医医院,三附院争创“二甲”,建成“区域领先”的特色专科医院。
3.加强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
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和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制管理,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和诊疗水平。大力推进“名医建设名科、名科支撑名院、名院提升名科和名医”工程,打造一大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知名专家。
四、发展的支撑保障
(一)以党的建设为保证
1.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压实党建工作政治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双高校”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四为”服务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突出政治标准,拓宽用人视野,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懂教育、善治理”的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重政德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统筹全校干部资源,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各附属医院之间、职能部门与系(部院)之间干部交流,坚持把优秀年轻干部锻炼培养与援派挂职等紧密结合。强化干部培养培训机制,深入开展青年骨干、支部书记、思政干部等不同层次类型的精准化培训。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完善干部管理日常监督考核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将“双高校”建设成效与干部考核挂钩。党组织书记评议考核着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事业发展成效的考核。
3.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深化系(部院)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附属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探索在学科链、科研链、专业群上建立党支部,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注重质量和实效,培育发展“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学术带头人直接联系培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
4.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学校事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强化作风建设,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反“四风”、树新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加强政治监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督工作体系,实现对二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加强对招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廉政提醒,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5.汇聚发展合力
强化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抓好统战、工会和群团工作,汇聚正能量,形成强大合力。支持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各级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加大党外干部培养力度,构建统一战线工作大格局。加强对工会的组织领导,激励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新时代。深化共青团改革,全方位服务青年师生成长成才。扎实推进校友工作,资源共享,帮助校友共同进步发展,增强医专人归属感和自豪感。改进离退休和关工委工作,让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推进学校发展。
(二)以科学管理为途径
1.健全学校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三重一大”等议事决策规则。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校系两级学术机构建设,提升学术权力参与度。推进校系两级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明晰校系两级权责,试点探索人权、财权、事权下放机制,在“放管服”改革中做精机关、做实系(部院)。进一步完善系(部院)党政联席会、二级教代会等制度,制定教研室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激发系(部院)动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加快学科专业建设的工作氛围、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系统化、科学化完善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人事三大核心制度,激发教职工的活力和创新力。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落实落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双高校”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和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大学校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持续开展基本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学校发展重要保障作用。
2.推进全面依法治校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完善制度落实和督察督办机制。成立规章制度建设委员会,健全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明确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的程序,加强制度合法性审查,实施规章制度分级分类管理,健全制度文件定期修订、清理机制。完善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法制教育,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3.健全民主监督机制
进一步健全学校重大决策的民主协商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保障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意见征询机制,保障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决策前听取相关意见。强化第三方决策咨询服务,丰富社会参与办学途径。依法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主动公开力度。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1.大兴学习之风
学习是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所在。学校要提升层次,个人必须提高素质。我们要以建设学习型校园活动为载体,在全校营造全员崇尚学习、勤于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以此培育师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坚持分类推进,重点突出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培养目标,完善考核办法,把大家的主要精力引导在“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上,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以此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和实际工作本领都有一个质的飞跃。
2.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医教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以河南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为依据,全面实行人员聘任(用)和岗位聘任(用)合同制度,要与教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统一的聘任(用)合同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继续推进我校绩效工资改革,结合学校近期与远期的发展目标来科学设岗,将岗位聘任、工资福利待遇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突出体现薪酬的激励功能。防止论资排辈或“平均主义”的分配倾向,使岗位聘任达到人称其职、人事相宜、人尽其才。
4.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围绕教学这个中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对基层的同志多体谅、多支持、多关心,对基础工作要多投入、多推动;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医护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要厚爱一分,高看一眼,多帮一把。
(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支撑
1.开源节流提质增效
通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推动平台、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挥校友会筹资优势,不断提高捐赠收入。深入实施科技节能项目,实行能源成本核算、包干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持续建设智慧校园
加强数据中心建设,升级运维平台,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以信息资源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建设多功能智慧教室,实现智能环境下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的高度耦合。加强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完善专业和特色数据库。构建以“应用”为驱动,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的智慧校园。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安防应用,提升校园安防管理水平。
3.全面建设幸福校园
深化后勤管理服务改革,推进学生服务中心改革,完善后勤保障体制,牢固树立师生满意就是最高标准,工作需要就是上班时间的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法,切实做到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更注重师生美好生活需求的育人环境。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工作领导
成立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主管规划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任成员的“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推进“十四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系(部院)规划及重大问题的决策指导工作。秘书处设在发展规划办公室,负责规划相关日常工作。由各主管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各专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各系(部院)、附属医院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各系(部院)、附属医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做好衔接落实
对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做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系(部院)、附属医院规划之间的衔接。各职能部门、系(部院)、附属医院应根据规划提出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目标的具体工作部署,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任务。强化年度计划和规划的有效衔接,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科学的规划评价系统和反馈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对规划实施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将规划实施的评估结果纳入规划修订程序,及时调整规划目标、任务及举措。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和院系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规划执行问责制度,对未完成规划任务且未提出调整的部门和系(部院)进行问责。
在“十四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南阳医专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